妈祖祭祀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> 最近動態 >> 妈祖祭祀

文峰天后宫妈祖“三献礼”溯源

时间:2014-06-02 23:45:55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文峰天后宫妈祖“三献礼”溯源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来源:侨乡时报    时间:2014-05-23 

 

 

     文峰天后宫妈祖“三献礼”习俗,是清康熙五十九年(公元1720年),妈祖被列为“春秋谕祭之神”,编入国家祀典,雍正帝又诏普天下“行三跪九叩礼”后,春秋二祭的礼制。仪式在宫门前拜亭广场举行,全程35分钟,其仪注内容分为祭筵、仪仗、乐舞、执事、仪程五个部分,仪式所需的相关制品,严格规范,遵从古制,符合礼俗要求,大小用具用品近千件。仪式规范完整,古朴典雅,场面壮观,严肃庄重,融道教、佛教和民间民俗活动为一体,富有礼俗文化内涵。


    2009年1月,《文峰天后宫三献礼》被莆田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莆田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
    妈祖由人及神,并成为百代流芳、千秋褒扬、四海共仰、五洲同颂的海上女神,封号从夫人、妃、天妃、天后、直至天上圣母,地位不断提升,懿号愈加尊荣,彰显妈祖的道德风范和特有魅力。同时,妈祖祭祀习俗也随着规格的不断提高,逐步从民间走向官方,礼制越加规范。历史上,民间祭祀活动一般由法师或经师主持,活动普遍而热烈;官方则由地方行政长官主持,崇尚儒家礼制,礼仪庄严肃穆。东汉时期的学者郑玄,在其作注的《礼记·祭法》中载称:“夫圣王之制祭礼也,法施于民,则祀之;以死勤事,则祀之;以劳定国,则祀之;能御大灾,则祀之;能捍大患,则祀之”。“祭法”中所列五祀者,妈祖独占其中之“有功于民,抗御大的灾害,庇佑庶民不受祸患”等三可祀者。曾子认为祭祀的意义在于“慎终追远,民德为厚焉。”可见儒家的祭祀功能主要在于教化。


     湄洲是妈祖信仰的发祥地。文峰天后宫与湄洲妈祖祖庙,渊源久远,关系密切,香火鼎盛,是湄洲妈祖祖庙在城内的主要“行宫”之一,影响广泛,与台湾的大甲镇澜宫、新港奉天宫、鹿儿门圣母庙、台南大天后宫等上百个妈祖宫庙互为联系,交流活动频繁。该宫定期在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神诞(或前后两天,近年来定在三月廿四日)和九月初九升天吉日,举行“三献礼”祭祀仪式。信众来自市区和内陆各地,同时,也有来自台湾地区的谒祖进香团队以及马来西亚、泰国、新加坡、印尼等国的华侨、华人香客,成了传播妈祖文化的重要所在。


    文峰天后宫管委会主任陈鹭玲说,妈祖信仰源远流长,妈祖文化博大精深。妈祖神灵分香大江南北乃至世界各地,与古白湖顺济庙即今文峰天后宫有着密切的关系。


    宋时,兴化军东门外五里许的白湖渡(今属荔城区阔口村),是古兴化的主要通商港口,时称白湖水市。南宋绍兴二十五年(公元1159年)当地瘟疫流行,有人梦见妈祖指点海滩离潮水丈许处的地下有甘泉可防治瘟疫,里人掘地试服,果然应验。地方官具折上奏,诏封为“崇福夫人”。里人感戴妈祖惠泽,由绍兴八年的榜眼陈俊卿(乾道年间宰相)献地立庙,时称白湖庙。宋太祖次子燕王德昭的七世孙、南宋淳熙二年(1175)进士赵师侠,于宋绍熙二年(公元1192年)游莆田时,在《诉衷情·莆中酌献白湖灵惠妃》三首词中分别写道:“神功圣德妙难量。灵应著莆阳……孚惠爱,备祈禳。降嘉祥……”“茫茫云路浩远边,天与水相连。舳舻万里来往,有祷必安全。专掌握,雨旸权。属丰年。琼浆玉醴,飨此精诚,福庆绵绵。”以及“威灵千古护封圻。十万户归依。白湖宫殿云耸,香火尽虔祈。倾寿酒,诵声诗。谅遥知。民康物阜,雨润风滋,功与天齐。”同时,南宋名相陈俊卿第四子、提点广东刑狱、直秘阁陈宓,南宋工部尚书、龙图阁直学士、爱国诗词家刘克庄也先后在《白湖顺济庙重建寝殿上梁文》以及《白湖庙二十韵》中,分别记述了当时白湖庙的建筑及香火鼎盛的情况,可见南宋时代妈祖的祭祀活动已初具规模,且已十分盛行。元代,朝廷每年都要降御香,由专员往该庙致祭,当地官员春秋二季,朔望行香都要出城至白湖庙礼拜。至正十四年(1354),兴化路分省官员,把白湖庙迁至城内的善俗铺原水陆院山门地,因宫门面对文岭,故称文峰宫。并在宫前跨街建拜亭举行礼俗活动。清康熙帝诏普天下,妈祖被编入“春秋谕祭之神”的国家祀典后,兴化府官员在此举行春秋官祭。地方志载称:“每岁春秋日及三月二十三日致祭,设帛一、爵三……羊一、猪一……正祭日五鼓,正印宫诣庙,朝服行礼,前后三跪九叩,三献饮醴,受胙仪与关帝同。”


    民国时期,文峰宫的“三献礼”官祭仪式沿袭清例。但因连年兵乱,时断时续。新中国建立后,传统的民间妈祖“三献礼”习俗长期中断。改革开放以后,妈祖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广泛影响,渐为专家、学者以及广大信众所认识和肯定。1993年6月,莆田市人民政府把文峰天后宫建于清嘉庆八年(公元1803年)的“三代祠”以及“梳妆楼”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,2009年11月,福建省人民政府把其列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海内外妈祖信众踊跃捐资,对其进行修复,并把该宫原有的南宋木雕妈祖神像等遗存的珍贵文物献归。距今800多年的南宋木雕妈祖神像,于1994年和2005年,两次东渡台湾巡展,为促进海峡两岸妈祖文化交流发挥了积极的作用。2000年和2006年,台湾妈祖联谊会分别组织4000余人和7000多人的大型谒祖进香团,驻跸文峰天后宫。2007年,首届莆台妈祖文化活动周期间,文峰天后宫的妈祖“三献礼”活动,得到了专家、学者以及海内外妈祖信众的一致认可和充分肯定。2008年10月31日,“天下妈祖回娘家”入城仪式,计有来自18个国家和台湾、香港、澳门等地区,以及全国各地的300多座妈祖宫庙代表千余人,向该宫拜亭的妈祖神像行叩拜之礼。追根溯源,文峰天后宫“三献礼”习俗,史有定制,源远流长,仪注规范,沿袭发展,代代传承,有据可稽。


    文峰天后宫前身白湖顺济庙,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五年(公元1159年),迄今850多年。在源远流长的妈祖信仰发展过程中,文峰天后宫的妈祖“三献礼”习俗,源溯湄洲祖庙,沿袭古制,不断丰富,不断完善,不断发展,形成了现在相对固定的程式和内容,富有浓郁的传统文化特色。        (林洪国 郑育俊)